3月30日,“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在中国农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院士主持会议并讲话。
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副处长、一级调研员侯永峰,农业农村部教材办公室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我社党委书记刘天金,以及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西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大学、中国农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等单位的50余位专家领导出席会议。我社高教分社社长赵娴、副编审宋美仙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现场
孙其信院士指出,要认识到国家把生物育种作为战略性新兴领域的重大意义,把握当前生物育种从理论支撑到技术支撑发生根本性转变,做好新时代生物育种专业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与培养体系,以创新理念进行顶层设计,明确核心课程,开设特色课程,编写出版教材。同时也要直面人工智能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推进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要充分调动各参与高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吸纳全国各单位最有优势、最有竞争力的教学力量参与教材编写,凝心聚力,共同为助推生物育种领域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加快推进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孙其信院士主持会议并讲话
侯永峰调研员在致辞中表示,伴随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发展,教材定位要有所更新,用新兴技术为教材赋能。开展“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领域教材建设,要注重依托虚拟教研室平台,进一步加强以知识图谱为基础的技术进步对教材体系的新支撑,要强化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和重点实践项目。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能更好推动教材建设,呈现出有时代性、先进性、特色化的教材,共同为提升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领域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作出新贡献。
侯永峰调研员致辞
刘天金书记在致辞中表示,种业是国家农业的基石,是支持农业发展的“芯片”。加速生物育种产业化,抢占国际生物育种新高地,是当前极其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这其中离不开具有高水平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人才的有力支撑。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体系高质量建设是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也是支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关键要素。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领域教材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中国农业出版社将全力以赴高标准做好教材出版的保障工作,同各位专家一起共同打造一批精品课程,为加快培育农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刘天金书记致辞
专家报告环节,高等教育出版社原生命科学与医学出版事业部主任吴雪梅、重点领域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慧杰分别作了“‘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领域核心课程和教材建设的思路与建议”“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建设”报告。中国农业大学本科学生院常务副院长曹志军汇报了《“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总体建设方案》,围绕“生物育种的战略紧迫性与必要性”“中国农大生物育种科学专业的创建与发展”“生物育种教材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未来工作目标与计划”四部分做了详细汇报。
专家做报告
会上,与会专家就建设方案及核心教材目录、清单展开研讨。大家表示,将积极参与“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工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群策群力,前瞻性做好教材体系建设,编写出高质量教材,为更好自主培养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支撑。
“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与会专家合影
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工作是教育部于2023年3月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及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未来产业等领域,以及其他具有重要战略性、基础性的相关领域为培养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开展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工作。其中,“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领域教材体系建设以孙其信院士领衔,由中国农业大学牵头。生物育种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加强种业振兴、耕地保护的战略性支撑,是支撑生物产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安排,本项目将于2024年底完成建设工作,打造一批专业核心教材建设,并同步开展核心课程、重点实践项目、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形成优质教学资源库,为推进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助力。
本文摘引自:中国农业大学新闻网